地税机关需调整资源配置
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后,地税机关税源管理的要素、模式和手段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机构配置和人员配备也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税源管理的新形式、新特点和新要求。
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税源管理模式。根据营改增后地方税收的征管工作量和税源情况,对基层分局的机构和人员重新调配。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实现风险管理机构适度上移,基础管理、征收机构下沉,让更多的征管力量充实到税收管理的第一线,强化基础管理。以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地税局为例,该局成立税源管理统筹指挥中心,理清营改增后地税机关的税源管理事项,建立税源管理清单,将传统的条线负责制与事项分工负责制相结合,实现管理层级的扁平化,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控税源管理事项进程,提升税源管理的质效。
强化税种管理,提升税源管控能力。适应营改增后地税机关所管理的主体税种的变化,强化个人所得税和资源税等管理。目前,个人所得税的管理模式以代扣代缴为主、自行申报为辅,管理宽度和深度严重不足。建议依托金税三期系统,完善统一的自然人信息库,逐步建立适应自然人管理特点的征管模式。对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其他地方小税种,要强化政府各部门之间合作,建立信息化支撑的财产行为税管理模式。
依托信息管税,探索税源管理新思路。升级、完善省级地方税收保障办法,推动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对涉税信息的有效整合、共享和利用。在市县级层面梳理营改增后地税机关的信息需求,有针对性地建立涉税信息交换清单。利用金税三期系统高效的数据交叉审核和流程监控优势,提升税源数据应用水平,实现对增值税附属税费的高效管理。
创新工作思路,夯实税源管理基础。引导、规范纳税人诚信建设,对纳税人诚信纳税情况量化评价,并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以提升税法遵从度。宜兴地税局开发应用企业财务信用平台,起到了反映企业经营成果,预警企业财务风险,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和税源管理水平的作用,体现了地税机关在营改增后应有的担当和作为。
加强部门协作,构建综合治税网络。建立健全由政府牵头、多部门参与的社会综合治税协作网络,并通过法律形式固化规范,减少税源管理盲区。国地税机关间推进税源信息共享和经验互鉴,在建筑业、房地产业等行业的税源管理上实现协同管理,提高营改增后行业税收控管能力。完善与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之间的协作机制,落实信用联合惩戒机制。强化与法院之间的部门联动,依托司法强制手段保障税收保全、强制执行等措施执行到位,避免税源流失。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地税局)
课程推荐
- 初级会计职称特色班
- 初级会计职称精品班
- 初级会计职称实验班
课程班次 | 课程介绍 | 价格 | 购买 |
---|---|---|---|
特色班 | 班次特色 |
290元/一门 580元/两门 |
购买 |
- 初级会计职称机考模拟系统综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