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财政投入绩效评价
公共财政的危机已是全球高等教育面临的共同问题,如何让有限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发挥最大的教育效益,一直为各国政府所关注,其间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绩效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绩效评价的内涵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即是指政府对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财政拨款。包括两项内容,一项是预算内教育经费(教育事业费拨款、基建拨款、科研经费拨款、其他经费拨款);一项是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城市教育附加费、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企业办学校教育经费、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
财政投入的绩效评价是现代财政基础评价理论发展和实施提高教育财政投入效率实践探索的结果。当前公认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绩效评价的核心目标,就是在高等教育资源投入总量不足的条件下,要求高等教育财政投入能科学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财政资源,从而提高高校管理效率及与市场的协调能力,保障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其评价的基本原则为经济性原则、效率性原则和有效性原则。
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除直接效益之外,绝大部分表现为间接效益,即教育项目的产出――各级各类毕业生进人生产岗位后高效率工作而为社会多创造的价值,即毕业生的工资进行计算,具体涉及:经济和收益的增长、收入差距的缩小、经济行为的改善和教育的外部效果。如何让有限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发挥最大的教育效益,一直为各国政府所关注,其间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绩效考核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绩效评价的现状与问题使用现有的绩效考核指标并结合上述的产出模型对我国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进行考核,笔者发现了如下问题:1.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产出效率偏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劳动力相比, 教育资本的产出弹性是0.023,远远低于劳动产出弹性1.134.这一结果一方面说明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仍然欠缺,仍然是制约高等教育产出扩大的瓶颈;另一方面,实际到位的财政投入中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比例较高,使资本投入的效益短期内难以显现。2.高等教育的效益较强地依赖于专任教师比例。在我们的投入产出模型中,α=0.023.如果以专任教师总数替代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总数,那么我们得出的α>0.023.即在高等教育的劳动投入中,专任教师对高等教育产出的影响更强。换言之,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效益随着高校专职教师的增长而增长。
在使用现有的绩效考评指标对我国的财政投入进行考核的时候,我们发现绩效指标本身还不完善,并不能全面有效地反映财政投入的状况,从而使得整体的财政投入机制不能真正地激励高校竞争,促进高校办学效益的更快提高;财政投入也不能成为政府宏观引导和监督高等教育的有效杠杆。而且财政拨款公式的设计往往以学生数作为单一的政策参数或者核心考核指标,忽略了财政投入机制的多目标要求,也不能体现多政策参数对学校办学行为的多重激励作用,不能实现政府利用财政投入对高校办学进行引导和监督的多重政策目标。
三、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在构建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绩效评价体系之前,首先应明确财政投入配置的政策目标或者说资金分配的政策目标,因为目标描绘了体系构建的方向所在;在目标确定的基础上,再来寻找达到目标的路径选择。这些目标可以归纳为:1.充足,即投入总量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否能满足培养国家所必需的毕业生的需要;2.公平,即资金在各高校和各项目之间的公开和公平的配置;3.效率,即力图达到成本――收益和成本――效益的教育效率标准;4.绩效,即资金的预算或者拨付是否有绩效考核因素做支撑;5.稳定和可预见性:即高校的运作稳定,对于自身可以获取的资金配置也是可以预见的。
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通过绩效指标对高等教育机构施加影响,以改善高等教育服务供给,提高高等教育投入的产出。在各国的实践中,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构建不完全相同,甚至差异很大。合理、周全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范围是设计具体指标的基础。可采用的范围涵盖:投入、产出、过程和结果四个方面。与范围相吻合的指标体系包括了投入指标、产出指标、结果指标和过程指标,在遴选指标之前,有必要制定一套简单、客观、有效而能引起共鸣的设计原则,如:(1)目标明确:指标与财政投入政策目标、高校教育目标相关,尤其应与教学和科研目标相联系;(2)精确和标准:指标简明扼要而不含糊,虽不一定完全量化,但有统一标准,便于比较;(3)系统:指标系统地反映投入、过程和产出等各方面的情况;(4)经济:即以合理的成本获得所需的数据;(5)充分:指标本身或与其他指标相结合,可提供有关学校运作的有效信息,并能反映其中的问题,从而为绩效考评提供充足的依据;(6)公正和可信,指标应具有可接受性、可信度,并避免偏见;(7)可以监督,即必须容易进行独立监督。
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总量是可用相对确定的数量计量;但由于教育产品的特殊性,高等教育的产出是很难用定量的数量统计,所以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绩效的考核带来很大的困难。以往教育财政投入评价更多地关注了投入量等问题,而对于效果则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显得更加的紧缺。一方面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另一方面高等教育财政投入高等教育系统内部配置结构不合理,同时效率低下、浪费惊人。因此,如何让有限的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发挥最大的教育效益,使得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绩效考核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宋友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5,(2)。
[2]王 敏:中国财政教育支出绩效评价探析[J].财政研究,2005,(6)。
[3]朱志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一、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绩效评价的内涵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即是指政府对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财政拨款。包括两项内容,一项是预算内教育经费(教育事业费拨款、基建拨款、科研经费拨款、其他经费拨款);一项是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城市教育附加费、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企业办学校教育经费、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
财政投入的绩效评价是现代财政基础评价理论发展和实施提高教育财政投入效率实践探索的结果。当前公认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绩效评价的核心目标,就是在高等教育资源投入总量不足的条件下,要求高等教育财政投入能科学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财政资源,从而提高高校管理效率及与市场的协调能力,保障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其评价的基本原则为经济性原则、效率性原则和有效性原则。
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除直接效益之外,绝大部分表现为间接效益,即教育项目的产出――各级各类毕业生进人生产岗位后高效率工作而为社会多创造的价值,即毕业生的工资进行计算,具体涉及:经济和收益的增长、收入差距的缩小、经济行为的改善和教育的外部效果。如何让有限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发挥最大的教育效益,一直为各国政府所关注,其间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绩效考核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绩效评价的现状与问题使用现有的绩效考核指标并结合上述的产出模型对我国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进行考核,笔者发现了如下问题:1.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产出效率偏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劳动力相比, 教育资本的产出弹性是0.023,远远低于劳动产出弹性1.134.这一结果一方面说明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仍然欠缺,仍然是制约高等教育产出扩大的瓶颈;另一方面,实际到位的财政投入中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比例较高,使资本投入的效益短期内难以显现。2.高等教育的效益较强地依赖于专任教师比例。在我们的投入产出模型中,α=0.023.如果以专任教师总数替代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总数,那么我们得出的α>0.023.即在高等教育的劳动投入中,专任教师对高等教育产出的影响更强。换言之,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效益随着高校专职教师的增长而增长。
在使用现有的绩效考评指标对我国的财政投入进行考核的时候,我们发现绩效指标本身还不完善,并不能全面有效地反映财政投入的状况,从而使得整体的财政投入机制不能真正地激励高校竞争,促进高校办学效益的更快提高;财政投入也不能成为政府宏观引导和监督高等教育的有效杠杆。而且财政拨款公式的设计往往以学生数作为单一的政策参数或者核心考核指标,忽略了财政投入机制的多目标要求,也不能体现多政策参数对学校办学行为的多重激励作用,不能实现政府利用财政投入对高校办学进行引导和监督的多重政策目标。
三、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在构建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绩效评价体系之前,首先应明确财政投入配置的政策目标或者说资金分配的政策目标,因为目标描绘了体系构建的方向所在;在目标确定的基础上,再来寻找达到目标的路径选择。这些目标可以归纳为:1.充足,即投入总量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否能满足培养国家所必需的毕业生的需要;2.公平,即资金在各高校和各项目之间的公开和公平的配置;3.效率,即力图达到成本――收益和成本――效益的教育效率标准;4.绩效,即资金的预算或者拨付是否有绩效考核因素做支撑;5.稳定和可预见性:即高校的运作稳定,对于自身可以获取的资金配置也是可以预见的。
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通过绩效指标对高等教育机构施加影响,以改善高等教育服务供给,提高高等教育投入的产出。在各国的实践中,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构建不完全相同,甚至差异很大。合理、周全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范围是设计具体指标的基础。可采用的范围涵盖:投入、产出、过程和结果四个方面。与范围相吻合的指标体系包括了投入指标、产出指标、结果指标和过程指标,在遴选指标之前,有必要制定一套简单、客观、有效而能引起共鸣的设计原则,如:(1)目标明确:指标与财政投入政策目标、高校教育目标相关,尤其应与教学和科研目标相联系;(2)精确和标准:指标简明扼要而不含糊,虽不一定完全量化,但有统一标准,便于比较;(3)系统:指标系统地反映投入、过程和产出等各方面的情况;(4)经济:即以合理的成本获得所需的数据;(5)充分:指标本身或与其他指标相结合,可提供有关学校运作的有效信息,并能反映其中的问题,从而为绩效考评提供充足的依据;(6)公正和可信,指标应具有可接受性、可信度,并避免偏见;(7)可以监督,即必须容易进行独立监督。
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总量是可用相对确定的数量计量;但由于教育产品的特殊性,高等教育的产出是很难用定量的数量统计,所以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绩效的考核带来很大的困难。以往教育财政投入评价更多地关注了投入量等问题,而对于效果则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显得更加的紧缺。一方面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另一方面高等教育财政投入高等教育系统内部配置结构不合理,同时效率低下、浪费惊人。因此,如何让有限的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发挥最大的教育效益,使得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绩效考核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宋友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5,(2)。
[2]王 敏:中国财政教育支出绩效评价探析[J].财政研究,2005,(6)。
[3]朱志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课程推荐
- 初级会计职称特色班
- 初级会计职称精品班
- 初级会计职称实验班
课程班次 | 课程介绍 | 价格 | 购买 |
---|---|---|---|
特色班 | 班次特色 |
290元/一门 580元/两门 |
购买 |
- 初级会计职称机考模拟系统综合版
上一条:下面没有链接了
下一条:地方财政压力下的乡镇政府改革
下一条:地方财政压力下的乡镇政府改革
相关文章
深化收支分类改革推进透明度绩效评价 (2009-12-26 17:46:18) |
深化收支分类改革推进透明度和绩效评价 (2009-12-26 17:43:42) |
会计筹划助推绩效评价达标 (2009-04-08 15:49:04) |
中华会计网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上辅导实施方案 (2009-04-05 11:29:28) |
会计筹划助推绩效评价达标 (2009-03-26 11:24:33) |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基本形成 财政投入力度加大 (2009-03-26 10:53:10) |